找到相关内容1132篇,用时4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经律异相之二续

    说法。时,调达告己弟子曰:“汝等莫听瞿昙所说随正法,吾有一一深经好义,当以相教。”但求方便,欲搂圣众。佛言:“止止!调达,惧勿兴意,坏乱圣众,后备受报,其痛难忍。”调达固执,知其意正。佛观过去因缘...,愿见付授。我当教戒,如佛无异,随时供养,四事不乏。”佛曰:“咄!愚痴人,虑后殃!舍利弗、目连比丘,由尚付,况汝懒惰弊恶之人,而可付授圣众?”调达内兴妒嫉,闻世尊语,倍生恚怒:如来今日,赞叹舍利弗...

    陈祚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1164745.html
  • “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四之三)[1]

    ,就有办法》)  大师一生,就是凭著他对佛陀的坚定信仰,以及怀抱一份弘法的愿心,因此面对各种威胁利诱都能初衷,终而不致从僧团里流失。甚至后来中国佛教会对他一再排斥、抵制,让他虽有满怀为数奉献的热诚...大师却坚决的说:“我是出家人,我要把和尚做好,当将军有什么用呢?” (《普门学报·星云大师十二问》)  后来离开僧侣救护队,也曾有多家杂志、报社有意网罗大师担任采访记者、副刊主编,但是大师皆以“非佛...

    满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3264766.html
  • “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四之三)[2]

    文化传教工作,他讲经说法之余,撰文投稿、编印刊物,虽然没有稿费报酬,也无丰厚供养,不但义务奉献,甚至还要倒贴车费邮资,但大师还是一本初衷,其愿。他为了带动佛教文化,经常“以文会友”,当时的文学家,如...国父纪念馆讲演三十年,从来提佛光山,也不化缘:他每回主持皈依三宝典礼,总是开示信徒:“皈依不是拜师父,而是皈依佛法僧三宝,成为正信佛弟子。” (《佛教丛书·皈依三宝》)他强调,举行皈依典礼,是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3464767.html
  • 何光沪:“实有是”与“空无非”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周行而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把道理解为绝对虚无就会显得绝对荒谬了。至于被引用颇多的“道法自然”45中的“自然”,按照古代汉语一...宗教的社会中坚,所以它与儒家的关系之深之广,是足以称之为儒教的。2由上所述可知,中国本无宗教之说,是符合事实的。由此又可以说,中国人没有宗教感之说,也不符合事实─殷周时代的中国人若感觉到“上帝”或“...

    何光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5564846.html
  • 荷泽大师神会传

    圭传》又说神会先事北宗神秀三年,神秀被召人京(在七①①年),他才南游,依曹溪意能,其时年十四,宗密又于慧能略传下说:   有襄阳神会,年十四,往谒。因答“无住(本作位,依《灯录》)为本,见即是主”(主字本作性,依《灯录》),故(本作校,佛钞》作杖,《随解》云,以技试为五以诸难,夜唤审问,两心既契,师资道合。   神会北游,广其闻见,于西京受威。景龙年中(西历七0七——七0九),却归曹溪。大师知其...

    胡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81664866.html
  • 话说佛教之二

    希望他,他说,“了,我当时去旁听佛教就是为了批判佛教的”。现在观点儿有所改变),其实也未必是说苦就消极,这只是人们的思维习惯而已。思维定式实际上是很害人的,我说一个例子,说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简单,就是修行。这是宗教的特性决定的。你不想苦,就得修行。修行的“修”就是修改,“行”就是造作、就是我们的一切所为,把我们现在的一切所为都得修改过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一切所为都是正确的,得过来...

    刚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864924.html
  • 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

    ,逃到当时所谓“荆蛮”之地,从当地习俗,断发文身。牟子认为同样是断发毁肤,孔子认为他们是为顺从父命而让位出走,违孝道,反而赞其“可谓至德”,是因为泰伯的行动符合“道”。牟子说:由此看来,如果是为了...教化开辟了一片新领地,一方面对那些不行孝道的恶人给以警醒作用,如果为恶,胡作非为,将来一定坠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奉行孝道的善人给以安慰,只要心存善意,多做善事,来世一定能够往生...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2365212.html
  • 周叔迦:中国佛教史(1)

    未载此条,想是出于误会。梁陶宏景《真诰》中全部抄入此经而佛为天尊,可见六朝时此经尚未广泛流通,以致陶宏景可以抄袭而防人之辨识。  汉代佛教的传布 汉代佛教在中国流布的区域还普遍,其重心大略有三...不灭合乎佛教,于是作了一篇《神明成佛义》,以为“无明体上有生有灭,生灭是其用,无明心义”而“无明即是神明、神明性迁也”。又大集朝臣与范缜辩论。沈约作了《神知异众生知义》、《六道相续作佛义》、...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3265220.html
  • 中国佛教哲学佛教于汉代传人中国

    发展到心性论,这也标志着中国佛教的成熟,天台宗、禅宗、华严宗、唯识宗等中国佛教主要宗派都是围绕着心性论展开的其影响又波及宋明新儒学,至今仍未消歇。  一、灵魂与报应  印度佛教本来承认一个独立的...,在因位和果位都无成佛的可能,故称毕竟无性。  坚持有一类众生毕竟无姓,成了唯识宗的特色,虽然由此招致了其他宗派的强烈反对,但他们仍坚持。  种姓说说明了众生成佛的因性和依据,而对佛性的推究自然...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4465235.html
  • 简论天台宗和华严宗的佛教思想

    说:“‘相’以据外,览而可别,名为相。‘性’以据内,自分,名为性。主质名体。功能为力。构造为作。习因为因。助因为缘。习果为果,报果为报。初因为本。后相为末。所归趋处,为究竟等……夫究竟者,中乃究竟...六百余年,诸道乱兴,魔邪竞扇,于佛正法,毁谤不停,时有一高德沙门,名曰马鸣,深契大乘,穷尽法性,大悲内融,随机应现,愍物长迷,故作斯论。”但从印度佛教思想发展史上看,马鸣尚可能提出《大乘起信论》中...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64665370.html